金山老街(金山鴨肉,美食古蹟)→ 野柳地質公園(女王頭,特殊地質,野柳海洋世界)→ 基隆廟口夜市(營養三明治,小吃美食)
金山老街
金山老街也可以稱為金包里街為臺灣少數老街之一,廣安宮位於老街西段與丁字路口,主要是祀奉開漳聖王距今約百年歷史,足以印證鄉民來自福建漳州的史實。金山老街也和三峽老街一樣,歷經地震及日軍焚毀的命運,老街兩旁建物大多已改建,有少部份外觀仍保留原來的樣子,現為農友販賣農特產品之聚散地,如芋頭、箭竹筍、甘藷、山菜、山藥等為金山特產,老街上古老建築及金山鴨肉,名聲遠播,假日人聲鼎沸。老街上的慈護宮為金山居民祭拜媽祖的地方,也是居民的信仰中心,因極其靈驗,香火鼎盛。據說清嘉慶年間,神像從海上漂流至野柳,為漁民發現迎回,設壇供奉。金山老街尾廣安宮前的小吃攤,賣鴨肉的商店聞名全省,雖然無招牌可言,生意興隆,採用自助式取菜,形成整條街左鄰右舍約十餘戶的一樓皆為其所借用,而逢例假日更是一位難求,饕客仍是滔滔不絕。
※特色商※【綜合冰城、廟口鴨肉、兄弟食堂、長益餅店、雙星餅店、葉家芋園】
野柳地質公園
野柳地質公園(原野柳風景區)位於新北市萬里區沿海地區,因受風化的作用,是北海岸相當著名地質及奇石的風景名勝地,屬於北海岸及觀音山國家風景區,風景區內的地形大致上為一個凸出於海面的岬角,長約1700公尺,如同一隻大海龜因此又名『野柳龜』,再歷經長時間的海蝕風化和地殼運動,形成了海蝕洞溝、蜂窩石、燭狀石、豆腐石、蕈狀岩、壺穴、溶蝕盤等等特殊的地質景觀,為北海岸旅遊又增添了許多迷人的色彩。
基隆廟口夜市
台灣各地有歷史的鄉土小吃區,大都伴隨位於市集、香火鼎盛的廟宇而產生,稱為廟口小吃。基隆奠濟宮的廟口小吃,更因有口皆碑,引來的食客多於香客,形成以美食取勝的的觀光區。奠濟宮何時出現廟口小吃,並無文獻記載,不過可以想像,早年廟埕上常有香客往來,有時還有有野台戲、江湖賣藝的表演,所以一定會跟著出現賣吃賣喝的流動攤販。根據長者口述,在記憶中所能追溯到的日治時代晚期,廟埕兩旁的房子已有固定攤販,廟埕中間也有以帆布搭成的臨時攤販,今仁三路上則有一些會遭警察取締的流動攤販。當時,基隆雖然只有五、六萬人口,但廟口一帶是商業中心,常有人潮。戰後,基隆快速發展,人口激增,廟口生意大好,固定攤販從廟埕一直擴張到仁三路上,形成一條飲食街道,後來愛四路上還有傍晚才出來的流動攤販,場面更大。由於特殊的歷史原因,台灣的飲食文化非常豐富,以閩粵移民的飲食基礎,融入了原住民、荷蘭人、西班牙人、日本人的飲食,再加上1949年國民黨政府遷台時帶來中國各省的美食,以及台灣民生富裕後引進世界各國的美食。這些飲食,以及彼此之間融合與創新,形成東西並列、漢和雜陳外加鄉土味的台灣小吃。台灣獨樹一幟的小吃文化,當時反映在台灣的重要港口--基隆,並且集中表現在基隆的市中心--廟口。在基隆廟口全年無休的小吃展覽場上,陳列著各式各樣的作品,從米類、麵粉類、豆類、海產類、肉類到甜點和冰品,讓人眼花撩亂,食指大動。在很多美食專家的評論中,基隆廟口小吃得到「種類之多,全台之冠」的美譽。
福隆海水浴場→金瓜石(台灣新北市瑞芳區金光路 金瓜石,黃金博物園區,古蹟)
福隆海水浴場
福隆海水浴場,又名福隆蔚藍海岸,位於新北市的貢寮區,於日據時期已是當地著名的海水浴場。福隆海水浴場因其內河流域河面寬廣、水流平穩、再加上內部設施非常完善,非常適合從事獨木舟、風帆、拖曳傘、游泳、衝浪、滑水等多元的水上活動。尤其是那極為為罕見的金色沙灘,在陽光的照耀下甚是美麗絢爛,特別是在暑假期間,總是吸引許多遊客或民眾們到此奔逐戲水,是當地最為熱門的的戲水遊樂區。您不妨趁著暑假期間,呼朋引伴或是攜家帶眷相約到此戲水玩樂一番,徹底地紓解盛夏所帶來的悶燥感,令身心放鬆一下。於此還可欣賞到遠方美麗的海岸景觀及遼闊深藍的太平洋海域,如詩如畫般的自然景致,於視野上是絕佳的視覺饗宴,總是使人心曠神怡,自在不已。話說暑期消暑何處去,福隆海水浴場便是首推的消暑之處。
金瓜石
金瓜石在早期因為在地層底下發現藏有大片黃金礦脈,當時大量的居民搬遷至此加入了開採金礦的工作行列,到了日治時期日本人又擴大了開採規模,居民再度大增,金瓜石地區也日益繁榮,逐漸成為一個地方生活圈。電影『無言的山丘』,便是以日治時期的金瓜石礦業為背景。隨著後來採礦事業的沒落,金瓜石卻也意外的受到保護,減少了商業行為的破壞,而保留了古色古香的採礦生活圈的原始風貌。來到金瓜石您可以來個礦業尋寶之旅,探訪老礦區遺址,建議您以金瓜石舊台汽車站為起點,在這裡提供了許多文史資料、老照片、礦石,並提供各項當地旅遊資訊。金瓜石與鄰近的九份相比,較沒有過度的開發與商業化的影響,因此在這裡您可以看到不少藝術家與民宿在此落腳;此外,北縣政府也與台電、台糖共同開發了象徵金瓜石昔日風華的黃金博物園區,園區以介紹金瓜石礦業發展歷程為主軸,典藏了豐富的歷史人文與自然資產,並且是台灣首座以生態博物館為理念所打造而成的博物園區。
黃金瀑布
黃金瀑布位於新北市瑞芳區的興村與梅蘭村之間,由於早期於瀑布小溪上游,為採銅礦之處,長年來因重金屬類礦砂沉積溪床作用之下,使其水質氧化而形成奇特的金黃色瀑布景觀,當地居民將其稱為『黃金瀑布』。於黃金瀑布景觀處,可將鄰近的陰陽海其美景致\盡收眼底,也可從此處遠眺到整個金瓜石山城,如此遼闊的視野,總是吸引許多遊客們慕名到此賞景拍照留念。尤其每當夕陽西下時,在夕陽的餘暉照映之下,更為黃金瀑布添增三分色彩,使其看來金碧輝煌宛若一座黃金寶庫。而平日於黃金瀑布,也會看見即將步入禮堂的新人到此景拍攝婚紗照,藉由黃金瀑布的背景陪襯,使婚紗照看來更顯浪漫、唯美,和著新人們臉上幸福喜悅的表情,增添出濃烈的甜蜜感。若是您有空,不妨到此一遊。
九份老街
說起九份,總是讓人想到好吃的阿婆芋圓、草仔粿、還有那總是陰雨綿綿的天氣,來到九份放眼望去盡是九彎十八拐的小路和綿延不絕的階梯,夾道中五花八門的小店很多,假日時總是吸引著絡繹不絕的旅人到此一遊,然而喧鬧的人聲卻絲毫未減那晴雨不見天日的天氣為這座山城老街增添的幾分惆悵。 遊覽九份老街首先須掌握「三橫一豎」的秘訣,才能在諸多小道中穿梭自如,建議您多走幾步階梯,隨處繞繞,就會發現專屬九份街道的懷舊之美,不論是保留了台灣早期文化的「基山街」;以廟中廟著稱的「福山宮」,又或是台灣最早的戲院「昇平戲院」;以及記憶了九份早期礦坑歷史的「五番坑」礦坑,走在充滿懷舊風情的九份老街,隨處都是懷舊的驚喜。近年來,由於旅遊的步調變的悠閒自在,在九份的茶樓飲茶觀景、住宿當地特色民宿融入九份,逐漸成為新時代的主流玩法。曾經因為金礦而湧入大量人潮的黃金山城,在歷經「小上海」、「小香港」、「亞洲金都」等稱號後,已逐漸的趨於平淡,但藉由到此一遊緬懷九份曾經輝煌歷史的旅客們,卻為此處帶來了新的商機與活力。如果您有機會到此一遊,請記得放慢腳步、放輕音量,在遊覽九份之美的同時,也將山城的恬靜還給九份當地居民,讓此處永遠保有她遺世落寞之美!
※特色商家※
~ 建議行程~
第一天
八里左岸湖濱自行車→十三行博物館→八里渡船→淡水老街→士林夜市→住宿北投
八里左岸湖濱自行車
隨著全台自行車道規劃漸漸步上軌道,喜好騎自行車的朋友有越來越的場地選擇,可以騎著心愛的自行車悠閒徜徉在美麗的大地。
淡水河畔規劃有完善的自行車道,淡水對岸的八里也有一條長約10幾公里的自行車道。「八里左岸自行車道」南起五股觀音坑溪口,北迄十三行博物館,車道沿線幾乎都是緊貼著淡水河左岸綠帶,騎乘其中,一路可以欣賞淡水河岸美麗景致,加上紅樹林濕地生態、人文景點、各式觀景設施,以及往返淡水、八里兩地穿梭的渡輪,構成一幅美麗圖畫。八里左岸沿途景點例如:十三行博物館、挖子尾自然生態保護區(紅樹林保護區)、左岸劇場、左岸公園、龍米河濱公園都位於自行車道上,與自行車道連成一氣,是條景點密集的旅遊帶。伴著淡水河岸的優美景致,沿途具有特色的咖啡廳、餐廳也不少,喜愛享受浪漫氣氛的朋友,可以來此度過浪漫時刻!除了騎自行車外,這裡的紅樹林生態觀察也是一大特點,下午2點後退潮時分,淡水河岸紅樹林區域,可以看到成群的彈塗魚、螃蟹,海有白鷺鷥等飛鳥。
十三行博物館
二級古蹟「十三行文化遺址」
民國46年地質學者林朝棨勘查後定名為十三行遺址,後經考古學者石璋如、臧振華、劉益昌等人陸續發掘出極具代表性之文物及墓葬遺物等為距今1800年至500年前臺灣史前鐵器時代之代表文化,其人種可能與平埔族凱達格蘭族有關出品重要文物為陶器、鐵器、煉鐵爐、墓葬品及與外族之交易品等,其代表性 文物為人面陶罐等
八里渡船
八里渡船頭為早期先民乘坐渡船,兩岸的來往長期以來都是依賴渡船為唯一的交通工具。台北縣政府也特別針對八里鄉提出「八里渡船頭暨河岸整治計畫」,將淡水河海的自然與人文景觀資源,為八里地區帶來最優質的觀光休憩及文化的樂園。 穿過窄窄的巷子,巷子口知名小吃美食,來到碼頭,渡船頭重新鋪石的老街與廣場,河岸寬敞的空間,充滿藝術氣息的氛圍、五彩的燈光、寬敞的空間、咖啡館四處可見,悠閒享受咖啡香。遊客乘坐渡船看淡水兩岸的燈景,可見到河面閃閃金光,挺不錯的感覺。特色:八里渡船頭軍營,己經被改造為奇趣可愛的藝文小站,廢棄閒置的老榕碉堡,美食小街特色,隨手記錄下人文之美。來來往往兩岸渡船亦是夜曝船跡好場景。
淡水老街
淡水,是一個充滿歷史的小鎮。位處台北盆地淡水河系出口,扼守北台灣大門,西元1858年開港通商,是台灣北部最早開發的港口,境內除淡水河口狹小平原外,泰半為大屯山陵所被覆。今日的淡水鎮,舊名「滬尾」,而「淡水」則是一個總稱,泛指淡水河流域一帶,甚至是整個北台灣。關於「滬尾」這個名稱的緣由,有兩種說法:一說是原居於此的凱達格蘭族語之音譯;一說認為淡水從前有許多捕魚的石滬,在石滬尾端的村莊自然就叫「滬尾」了。而隨著港口的日漸發展,「淡水」的名稱也逐漸取代了「滬尾」。商旅船舶的熱絡景象雖已不再,但走在淡水街道上,一座座洋式、閩式、日式的舊建築,彷彿都在訴說著小鎮的悠悠往事--從西元1629年西班牙人進佔、西元1642年荷蘭人入侵,歷經清政府的統治,以及日據時代的歷史舊事。拜訪淡水,徒步悠遊是不錯的賞玩方式,中正路、真理街、重建街、三民街、清水街一帶,最能展現老街古風及各時期建築特色。遊客可搭乘往返淡水、八里及淡水、大稻埕間的渡輪,淡水河風情,盡收眼底。一般所說的淡水老街,泛指中正路一帶(從渡船碼頭附近到與中山路交會口路段),含其周圍鄰接之三民街、重建街等。老街上零星可見一些局部保留舊建築趣味的屋舍,加上古董藝品店林立,更顯其古樸風味。沿街可欣賞精雕細琢的石藝、木雕作品,店家細心收藏多年的古董文物,飄逸優雅的詩詞字畫,以及各色裝飾藝品。看河、觀山、坐船,古老的遊趣一直延伸到現在,因有淡水河、渡船頭、漁人碼頭等景點,加上捷運的便利,讓淡水老街的媚力無人能擋。
※特色商家※
【半坪屋糯米腸、百葉溫州餛飩(桂花芝麻湯圓)、新建成餅店、可口魚丸、三協成餅店、淡水滬尾豆花店、許義魚酥、紅樓餐廳、酸梅湯】
士林夜市
位於台灣台北市士林區,以攤販範圍界於東邊基河路、西邊文林路、北邊小北街與小西街內為主的三角地帶,是台北市內最大、最為人所知的夜市之一。士林夜市原本是以小吃與攤商而興起,迄今仍以此為主;然而由於士林夜市的規模與商機極大,周邊地主紛紛開設店面趕上商機。在攤販並未完全合法的城市裡,士林夜市與其他大型固定夜市共同維繫著這一特殊的文化現象,也成為台北人夜生活的經常去處。過去範圍:士林夜市過去主要以慈諴宮對面的夜市,以及文林路商圈為中心,後來兩地因規模擴大而合而為一,變成包含文林路、大東路、大南路及安平街等數街區的大型夜市。現在範圍:以攤販範圍界於東邊基河路為界、西邊文林路為界、北邊小北街與文林路交叉路口為界、小北街延伸至小西街和大南路,大南路與基河路交叉路口為界,此範圍內的三角地帶內的巷子攤販,是台北市內最大、最為人所知的夜市之一。
第二天
北投溫泉博物館→地熱谷→北投公園→溫泉拉麵→碧潭吊橋→天鵝湖划船
北投溫泉博物館
『北投溫泉博物館』座落於"北投溫泉親水公園"內,緊臨著北投溪,前身乃「北投溫泉公共浴場」,是在西元1913年由台北州廳仿日本靜岡縣伊豆山溫泉浴場所興建,占地700坪,為2層樓建築,一樓磚造235坪,二樓木造190坪。建築北面呈現出日本神社的莊嚴氣氛,是台灣最富盛名、規模最大的公共浴場。清光緒20年(1894),德籍硫磺商人奧里(Ouely)利用北投溫泉興建溫泉俱樂部,為北投溫泉開發之始。1896年,日本大阪商人平田源吾發現北投溫泉質佳,極富觀光與商業價值,故於北投溪畔開闢台灣第一家溫泉旅社─「天狗庵」,成為北投溫泉浴場的先例與濫觴。光復以後,浴場荒廢很長一段時間,後經北投地方人士熱心奔走,民國87年市政府開始著手將此處規畫為以北投溫泉為主題的『北投溫泉博物館』,並於民國87年10月31日舉行啟用典禮,正式開放供民眾參觀。「北投溫泉區」泛指地熱谷、龍鳳、鳳凰、湖山里、行義路等十餘處。而狹義的「北投溫泉區」主要是指環繞"北投溫泉親水公園"四周的中山路、光明路、新民路、泉源路一帶,此地溫泉旅館規模較大、數量最為集中,自然人文資源也最豐富。
地熱谷
地熱谷位於台北市北投區中山路的北投親水公園內,是一處天然的溫泉湧池。地熱谷源自日文發音「じねつこく」zi ne thu ko ku,當地人將其稱為「磺水頭」或「鬼湖」。溫泉水屬於酸性,俗稱「青磺」,具有極強的腐蝕性,再加上泉水色澤稍偏綠色,看起來宛若玉質般美麗,因此又有「玉泉谷」之稱。地熱谷長年瀰漫著白濛濛的蒸氣,在陽光照耀之下,產生變化萬千的奇特景象,甚是飄渺美麗,令人有如步入人間仙境般,充滿著迷矇夢幻之感,於日治時期已是遠近馳名的台灣八勝十二景之一,總是吸引許多遊客們不遠千里地慕名到此一探其境。近年來,經由台北市政府及台北自來水事業處特別重整規劃下,連同北投公園將其合併成為北投溫泉親水公園,搭配地熱谷天然的自然景觀,展現出當地獨一無二的新風貌,提供給當地民眾或是外來遊客們到此從事多元的休閒活動,若是您有空的話,不妨到此參訪一番。
北投公園
北投公園建於1911年(明治44年),位於捷運新北投站對面,是整個北投溫泉的中心,公園順著北投溪兩岸建成,鳥語花香,渾然天成。而公園兩旁溫泉館林立,是全台飯店旅館密度最高之區,後因廢娼而沒落。談到北投公園的設立,最初是為了配合溫泉公共浴場的興建與經營,主要在提供浴場遊客與一般民眾的遊憩空間。當初是由「台灣婦人慈善會」所推動,並獲得當時台北廳長井村大吉的積極回應,而興建設置完成。由於有著八十多年的歷史,因而園內花木扶疏,鬱鬱蒼蒼,再加上天然的溫泉溪流蜿蜒而過,潺潺的水聲,配合著蒸騰繚繞的煙霧,自然透露出溫泉鄉獨有的風情。根據古地圖的顯示,北投公園在當時也宛如附近溫泉飯店業者之後花園,來泡湯的遊客民眾在一趟舒服的溫泉之旅後,可以到公園附近散步、遊玩。詹老師也表示在公園裡(大約是現在圖書館的位置)和瀧乃湯附近,由於當時有噴水池和小瀑布,因此在這些地方都有職業攝影師專門為遊客提供照相的服務,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現在看到的許多老相片中,許多都有圖書館前的噴水池和「瀧」(小瀑布)的美麗景色。
溫泉拉麵
這是一家,外觀不起眼,卻客滿為常態,每到用餐時間必見到「溢」出來的排隊人潮,當人坐進去後,還可能需要與人併桌。滿來溫泉拉麵更像是台式風味的拉麵,湯頭比較清淡,即使是味噌湯頭,也不致過於重鹹,但也少了一點濃郁口感,尤其是白湯,不似一般豚骨白湯濃,但碗裡各色配料多到令人咋舌,光是鮮蝦就有3大隻,這樣豪華的拉麵,應該也算是滿來的特色了!
碧潭吊橋
位於新店市的碧潭歷史悠久,雖有人批評她是百年一日、毫無變化;但其實變化的是人心而不變的是美景。自1937年碧潭吊橋竣工、通行於碧水之上,有無數情侶在吊橋上留下美麗的故事與動人的回憶,也由於碧潭吊橋予人浪漫的情懷,更成為許多情侶為兩人愛情銘刻回憶的地點。每逢假日碧潭總有許多店家與攤販販售各種小吃,同時也吸引了許多情人前往,見小倆口甜蜜親熱地坐在岸際,熱情而溫馨的眼神透露出只有彼此的兩人世界的美好,更是教人心聲艷羨!碧潭吊橋牢固而堅美,走在橋上,不論日夜晴雨,新店溪都有不同的景緻波光嶙峋,見雁鵝徜徉於碧波綠影間,朝霧籠罩溪面、暮靄映霞於上,美麗是唯一適合的形容詞。1937年,碧潭吊橋成為新店溪第一座聯通用橋,而當年碧潭擺渡業盛,極盛時整個新店溪上游至中游流域設有廣興渡、小坑渡、礦窯渡、塗潭渡、灣潭渡、小粗坑渡、直潭渡、新店渡、挖仔渡等9個渡口,溝通著新店溪兩岸的交通和人民生活。而擺渡的出現更遙在1881年,近一甲子的歲月中,碧潭擺渡成了新店溪流域兩岸居民不可或缺的生活中心,直到吊橋的創建
天鵝湖划船
碧潭『碧山環繞,潭澈擁抱』位於台北縣新店市中心位置,處於新店溪的中遊,區域從渡船頭至碧潭大橋面積為27公頃,為台灣昔日八景之一,是歷史悠久的遊覽勝地,岸壁陡峭又稱赤壁潭。碧潭因河岸寬廣,水色橙碧,平靜如潭而得名,適宜划船、游泳、釣魚等活動,東岸設有遊艇碼頭,可提供遊客泛舟游潭的樂趣,西岸懸崖千仞,山岩絕峙,因此碧潭有『小赤壁』之美譽,早年前考試院長孫科曾在潭西岸的懸崖巨石上題有「碧潭」二字,巨石頂上民間居民蓋有亭台,名為碧亭,將潭西山壁點綴地秀麗不凡。